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8562|回复: 0

[帮办·家园] 高考前如何“立正稍息” 富有经验的老师有话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9 10: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 王 佳

  时间一进入5月底,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近在眼前了。这些天,宁波4.3万名参考孩子正做着冲刺前的最后努力。

  这是一个期待了12年的“亮剑”。最后的“蓄积”,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有人曾用一个函数表达过高考成功:F(X)=基础×心态×技巧。越到后面,心态因素日显重要。

  怎样才能成为孩子的“助力”,富有经验的老师有妙招。


  多想只会增加负面情绪

  扎实做好当下就是不简单

  去年有个高三孩子,考前一个多月时打进心理热线咨询。这个孩子初三时以三分之差没有考上心仪的高中。高考前就一直担心中考的情况会再次出现。他老是担心:“我现在好好复习,万一高考时我生病了怎么办;我现在该背的都背了,但如果高考时一紧张忘记掉了怎么办;我现在知道怎么做,但考试时假如脑子一片空白怎么办?万一考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怎么办?”

  “结果想得越多,只会增加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宁波二中做过多年班主任的蒋胜老师说,“其实,一个人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怎样,这就是希望所在。有这类焦虑的孩子,不如拿出一张纸一支笔,把它们写下来,问问自己到底害怕什么,还要问问自己最坏结果是什么,这个结果是不是那么可怕,这么想对你有没有好处。想明白了,自然也不去想了。”

  “还有些考生,觉得事情很多很多,永远做不完,人变得很焦虑。但真去问他还有什么不知道的,他又说不清楚。”

  情绪的来源不是外界的人和事物,而是自己内心的信念系统。现在复习迎考的考生们碰到的现实,就像面前有半杯水,它是客观存在的。但怎么看待,就会有不同的心态了。有人说,唉,只有半杯水;有人说,哇,还有半杯水。

  “每个考生能改变的是什么?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蒋老师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会是我认为的我。一个人的行为情感甚至于一个人的才能,永远是跟他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相吻合的。

  “如果你感觉自己到了尽头了,不好意思,你真的到尽头了。而且没有一个人能越过他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高考也是以心态取胜,道理就在这里。”

  “现阶段,扎扎实实地把一样样事情做好,该学的学,该问的问,把一件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考前焦虑很正常

  设定合理期望值


  每年这个时候,严阵以待的高三考生很容易出现这种那种紧张的情绪,有的还会出现躯体化反应,譬如胃不舒服,有的碰到考试就想上厕所。

  “类似情形,并不少见。”一位高三年级组老师说,去年他的班上就碰到一个。“高考前一晚,孩子‘莫名其妙’高烧。我知道是孩子紧张过度引起,就让家长给她做物理降温,并放催眠音乐令孩子放松,体温慢慢下来了。”

  考前出现焦虑紧张,很正常。适度焦虑,还能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坊间不是就有“急中生智”一说。不过,焦虑一旦过了,会影响考试发挥。

  那么,如何排解过度的焦虑?“我们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助其设立合理的期望值,分析圈定实际的‘竞争对方’,事实上,同一层级的‘对手’并没有那么多,做好自己就行。”宁波四中的老师说。

  采访中,有老师还给记者出示了一个数字:近5年浙江省理科重点线平均约71.4%,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份150分试卷,在做出的题目保证全对的前提下,有30分可以不做。家长把这些数据给孩子讲讲,孩子在面对难题时,相对也不会那么紧张了。

  你觉得难别人也会难

  有点阿Q精神非坏事


  去年,余女士儿子考完数学,回家吃饭,一声不响。余女士开始没问,因为她知道,考后最忌问结果。

  还是儿子忍不住对余女士说:“妈妈,我没考好。其中一道大题,没解出。”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要错过星星了。’看到儿子垂头丧气,我安慰他,你觉得难,别人也会难,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是通过考查知识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这种考试除了检查一般性的知识外,还有一定内容是专门针对你们知识缺陷而设定的,这种考试几乎没有考满分的。有不会做的题,很正常。”余女士说,她的安慰起了效果,儿子的后三门考试发挥正常,总分上了一本线。

  “高考来点阿Q精神,不失为一件坏事。事实上,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一门失利并不算太糟糕,最怕的是一连串失利。”

  甬上富有经验的高三班主任在高考前,都会事先向学生家长详细交代一个注意事项:观察孩子的考后情绪,尤其是第一天数学考完后,若有不对劲之处,家长又不好解决,可以避开孩子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会针对这个孩子给出一些科学的应对技巧。

  据了解,往年高考中,发挥失常的孩子中,不少是在难题上过多纠结,又因为难题造成的紧张,连一些本应该拿到的分没拿到。

  “其实,高考时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就是成功。”蒋胜老师说,他们在辅导学生时,会灌输学生这样一个理念:高考是“做加法”,拿一分是一分,少失分等于拿高分,这样有助于减少考试焦虑。

  最好一切如常

  该怎样就怎样

  这段时间,部分考生家长的心理紧张不亚于孩子:“我回到家都不敢问他了,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看他的表情,揣测他的心情如何、信心多大。”更有甚者,为了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家长进孩子房间,匍匐前进。

  “家长嘴上说着‘我不会给你压力!’可临近高考突然‘改变风格’,百般呵护,又是炖汤,又是不敢看电视,这种‘特殊待遇’实际上就是无形的压力。”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田志宏直言。

  和所有家长一样,2年前,田老师也经历了一段“家有考生”的日子,孩子成功考上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实验班。田老师的经验就是:顺其自然,平时咋样就咋样,决不刻意改变。“家长的从容淡定,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支持。”

  田老师建议,家长之前怎么对孩子的,这段时间继续保持,即便真想有所改变,也要变得有技巧,不露痕迹,不要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生活细节处可以提点一下,比如天气变了,提醒孩子加减衣服、记得带伞。至于学习方面,其实也不用多问,可以和孩子一起散散步,聊聊平时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从学习中转换一下“频道”。

  “还有家长担心孩子高考前一晚睡不着,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只是人在正常状态下的一种反应,还可以现身说法:爸爸妈妈也是这样过来的,直到现在参加一些社会考试,也会兴奋得睡不着。”田老师说,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晚没睡好对考试不会有任何影响,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也确实如此。

  “临阵磨枪”磨什么

  里面学问有很多

  很多学生考试时已经学会的知识没有得到满意的分数,与考前缺乏对已学会知识的整理和回忆是分不开的。

  眼下离高考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梳理回归成了这一阶段复习的重点。记者为此特别请教了执教高三多年的几位资深老师,大家看法很一致。

  首先,回归基础。把每份试卷中,你懂的、却没得分的题找出来好好分析,找出“粗心”的真正原因,比如说是否是学习习惯问题、知识缺漏问题、考场紧张问题等,克服“粗心”的毛病。

  其次,研读试卷,解读“参考答案”的构成要素,特别是文科学生。每次统考都有试卷和试卷参考答案,好好解读答案构成,而不是把答案对一对,看一看就好。

  第三,答题规范,不以“回忆”代替“思考”。审题是答题的前提,一些文科生答题通常是“回忆”,很容易造成答非所问,写了很多,但不得分,而且容易疲倦。所以要先思考,把握好题目的要求要点、得分点,再回忆相关知识作答。

  第四,参照“说明”,寻找得分空间。读“有得分空间的知识”是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策略。  

  “策略正确,心中有底,才能从容应对。”

  另外,回归书本后,试题还是要做。但做多少做哪些?老师们说,前提保持一种“手热”状态。“每天都要有个练习,手还是不能停下来,尤其把会的知识点巩固,模棱两可的弄清楚,力求能拿的分,一分不丢。”

  对生物钟问题,高三老师都不约而同提醒考生一定要尽早调整。高考两个时间段,一是上午9点到11点半,一个是下午3点到5点。“这两个时间段,要注意让自己集中精神,思维达到最活跃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