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8097|回复: 0

[志愿者] 当你亲身去支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1 0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前“小算盘”


  很早之前你就知道“支教”这个词。或许你从小学、初中、高中就开始向往着这件神圣的事情,想象着你站在讲台上,高大光辉的形象折射进面前假想的贫困山区孩子热切求知的眼睛里。


  于是等上了大学,你认为自己终于有了资格去支教,并为此窃窃自喜。你想象着未来步入社会的时候,履历表上突出的支教经历让所有人都不会忽视你。因为你相信,大家都会知道你是个有责任感、品德高尚的好青年。


  你或许努力地学习了文化知识,或许没有。但你知道,并始终坚定地相信,即使你仍未出发,依然有一颗热爱支教的心。


  你有机会报名了学校组织的支教团,或是从网上找到官方、民间的各种组织,希望一展宏图,圆了自己的支教梦。


  经过了所谓的层层选拔,或许没有选拔。你不会奇怪为什么不用面试。因为你坚信,以你大学生的学历、大城市的阅历、泛滥的同情心和爱心,就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走到哪里,照亮哪里,选拔与否,只是形式。是的,你认为它神圣,因为你觉得自己有了价值。


  然后你问父母要了钱,或者以你积攒了好几年的零花钱作为经济后盾,踏上了支教这条光荣之路。有时候父母对于你出去教课有支出却不入账这种行为颇有微词,有时候可能也会一把鼻涕一把泪以安全为由想把你留在家里。


  你却不觉得父母有什么正确,一句“你们别拦着我的梦想”,摔门而出,草草收场。


  从心底里,你认为出去是“为了更大的利益”——不但增加阅历增加经历,还能呼吸新鲜空气,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寂静。


  所以你在有机会选择支教地点的时候,尽量选择了西藏、丽江、梅里、湟水、神农架。因为你心里有个小算盘,支教休息期间,也许可以去观赏下风景什么的。


  7 天,不属于你的地方


  你告诉大家说,你去支教了。拖着精致的万向轮行李箱,趁着“十一”假期来到了目的地。你走出火车站或者飞机场的时候还不知道,你要去支教的学校还需要坐好久的班车才到。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你微微皱了皱眉头,觉得所想和所遇有些许差距。不过你还是克制着紧张,用义无反顾四个字打消了心中的顾虑。


  你说你费劲地走在山间小道上,气候的原因使得那儿的空气很潮湿,湿润得让你有些发昏。平时可以无声无息优雅滑行在柏油路、水泥地上的行李箱,在这自然的气息里显得那么不和谐,甚至因为它,你举步维艰。


  几个小时的辛苦跋涉,好不容易来到了你要报到的那所学校。你站在校门外,不,好像没有校门,瞅着那几间破旧的房屋,一瞬间觉得自己明白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你强忍着失望和感伤,向屋子走去,想找负责人报到。你看到屋里走出来两个男人,跟你自我介绍,说了什么你不记得,只记得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后来你知道,他们一个 42岁,是乡里不多的几个有编制的教师之一;一个 28 岁,是六年前来这儿支教的志愿者,也是你的负责人。


  从他们身上你明显感觉到了一种力量,你知道这就是你自己想要的,为自己的理想奉献宝贵青春。


  于是你瞬间觉得自己的天空放晴了,一路上的坎坷都化作了浮云,飘散在这鸟鸣虫吟的山间。你发现自己又充满了动力,坚定的理想和热爱支教的心瞬间重新占据了身体和思想。


  你兴冲冲地走进临时宿舍,准备放置行李,环顾四周却发现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箱子,有那么一个瞬间你恍惚觉得那是厨房。负责人走进来尴尬地笑笑说:“慢慢适应就好了,平时做饭睡觉批改作业都在这里。”


  你问负责人晚上睡在哪里,他指了指墙边那张硕大的木板说晚上睡通铺。


  你默默地应了一声,走出了低矮的房屋,准备拿出手机,给家人报平安,可是屏幕右上角“无信号”的图标让你很失望。


  回到宿舍,负责人想跟你说下工作的相关事宜,当问及你准备了些什么的时候,你觉得有点慌,“还要准备什么?小学初中的课程不是顺手拈来吗?”


  负责人深深地看了你一眼,什么都没说。懂得这个眼神的深意要到很久以后,久到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支教的时候。


  月色入户,你心里这样想着。纯净的月光在没有污染的夜色中不用穿过玻璃(因为没有玻璃)就可以荡进你的房间,氤氲在你的床上,不,你们的床上。旁边两位老师均匀的鼾声和你焦虑紧张的心情碰撞着,缠斗着……


  后来,你终于睡着了,带着一种憧憬和紧张。天亮后,你起床准备洗漱。按照负责人教你的方法打上来一桶井水,漂洗毛巾时,你觉得像是被人抽了一巴掌,水是刺骨的冰水。负责人还是笑了笑说,适应了就好,应该抓紧洗,刚打上来的水最为清澈,过一会儿就浑得看不见底了。于是你忍。


  孩子们陆续来了,有的背着个小破包,有的就只是把书一卷,插在裤腰里,吸溜着鼻涕走进了教室。你望向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与你对视的眼神里有一种本能的闪避。


  你觉得尴尬,恰好负责人走进教室给你解了围:“这是新来的郑老师,以后几天就是他给大家教语文和英语。作业要按时完成,我会让韩老师检查的。”


  孩子们眼神中的怯意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和害羞。于是你鼓起勇气,用上了新老师与学生见面时的万金油套词:“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郑老师,跟你们年纪差不多大,所以你们也可以叫我哥哥,未来的几天,我希望和大家成为朋友。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困惑,我很愿意聆听。”


  后来你磕磕绊绊度过了这七天,教给孩子了些什么?你不知道。对孩子有什么启发?你不知道……就像你说你甚至都不知道那七天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一样。


  等你回到学习生活的大城市,再次看到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人群匆忙,你突然又有些怀念那几天的生活。是的,仅仅是怀念,因为你知道你不属于那里。


  请三思并谨记


  我劝那些喜欢支教的诸位再想想,想想支教能为孩子们带来什么。如果只是单纯地教授知识开阔视野,我觉得恐怕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有作用。因为在这些偏远的地区,知识所带来的效益,看似长远,却完全不适应当地的状况。


  据我了解,现阶段的中国大学生支教主要以义务性、假期性、短期性为主。这样就会导致以下现象:孩子们的课程结构长期处于一个断层状态,经常换老师使得他们很难适应课程的进度和难度;每逢假期农忙时节又因为“被支教”不能帮忙务农,使得家里人负担加剧。再来说支教人员的选拔,有一些组织选拔还算正规,从心理素质到独立能力都有涉及。但是不正规的组织基本是假借支教来宣传自己甚至营利,这是目前支教领域的乱象。


  因为这些原因,大学生去支教,如果当地孩子们对临时老师产生了依赖,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恐怕弊大于利。


  去支教,本是极好之事,但还劝诸君三思而后行,若已成行,那一定要谨记,从支教开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将深深影响孩子们的一辈子,甚至他们的下一代……勇气和理想,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大学生》2013 年第 7 期) 文 / 郑同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