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6540|回复: 0

[公益热点] “慈善文明”距离我们有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31 17: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沈阳7月30日电(记者陈梦阳、程群)慈善,正越来越走近人们的生活,并不时地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与慈善相连的标签不仅有爱心、信任、奉献,同时还伴随着作秀、诈捐、炫富,感人的故事让人动容的同时,不时会传来一些让人们侧目的丑闻,这一切构成了如今人们对慈善复杂的感受,我们离健康、积极的“慈善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信任是慈善的基础
  沈阳职工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奚晓杰每天的工作都是忙忙碌碌的,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张罗着基金会最新的慈善项目--“爱心助劳模”,为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劳模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
  沈阳职工慈善基金会成立7年来,所筹善款和所产生的银行利息,全部用在职工慈善事业上,不提一份钱的管理费。所有的捐款及去向定期向捐赠人反馈并上网公示,就连零散的1元捐或匿名捐也有据可查。2011年,在基金会五周年巡礼大会上,8000余张捐款发票和实名制受助名单,通过大屏幕向与会各方面代表滚动播放。
  正是这种坚持透明运作,打造阳光慈善的作法,使这家国内首家由工会发起的慈善基金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影响力日增。基金会实施的“爱心助环卫”“农民工子弟爱心午餐”“工伤职工爱心康复”等多个项目不仅在社会上取得了巨大反响,而且多次获“中华慈善奖”。
  赢得信任正是这家基金会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因为信任,每次基金会实施项目时,社会各界才踊跃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近年来一些慈善组织引发的争议甚至是“丑闻”,损害的正是人们对它们的信任。奚晓杰说:“作为慈善组织,必须阳光透明运作,这样才能赢得信任。”
  记者点评: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倡导的是自身的诚信,而每个个体和组织的诚信带来的就是整个社会群体之间的整体信任,这种信任正是慈善所需要的最根本的社会基础,打造一个诚信的社会显然已经不仅仅是慈善的需要,而是建立一个文明和谐友爱社会的整体需要。
  有爱,才会付出
  提到慈善,恐怕不能不提一下陈光标。这位因高调慈善引起很多争议的企业家从未因部分人的质疑而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他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亲历亲为,传递一种“正能量”,来呼唤更多的人做好人,长好心,做好事,人心向善。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不管高调还是低调,关键是看做的事是不是真正的慈善行为,只要是奉献爱心、帮助他人,就不该受到指责。奚晓杰也持相同的看法,她认为,社会对慈善行为要鼓励和弘扬,对有爱心的人要尊敬。
  在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永辉看来,慈善不是单纯地施舍和救济他人,也是帮助自己。记者接触到的不少从事慈善事业的人都有和陈永辉类似的想法。他们认为,爱的付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自我精神需求的实现,而且每个人付出的爱,终究会回馈到施爱者自身。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一直觉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不缺慈善的道德基础,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倡导的都是爱心。当汶川地震等大的自然灾害来临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精神就是民族大爱的体现,“关键是要让人们愿意付出爱,有制度保障这种爱心的付出,使爱心受到鼓励,至少不受到伤害。”
  记者点评:爱是人类最基本、最美好的情感,慈善究根到底是源于爱。一个人情冷漠、自私自利的社会环境,很难想像会有慈善事业发展的空间。
  用“教育+制度”营造慈善文化
  记者采访了国内多家慈善组织,在被问到目前民间慈善还存在哪些困难时,几乎所有的慈善组织负责人都把“社会慈善意识还不够”作为其中一条,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国民捐款意愿不高。
  卢德之认为,行政命令、强制摊派甚至搞慈善“黑榜”等都不是慈善募捐应有的方式,只有人们发自内心地捐款出力,才是真正的慈善募捐。而这需要在一种成熟的慈善文化氛围中才有可能做到。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经常在领薪水时就自动向慈善组织捐款,可以说慈善意识已经深入到国民的心里。与之相比,我国国民的慈善意识还有很大差距。对国际、国内慈善事业都有深入研究的王振耀说,这需要整个社会慈善文化的逐渐成型和完善。
  “慈善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如何培育慈善文化的问题,王振耀脱口而出这样的答案。
  王振耀的看法代表了许多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在学校的德育和政治课本里增加爱、奉献、信任、公德等方面的内容,尽管不会立竿见影,却是培育慈善文化的一个根本之道。同时,整个社会舆论也要为慈善鼓与呼,无论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最终的目标都应该有利于在全社会培育起良好的慈善文化。
  还有不少专家强调,慈善文化最终还应落实到制度上来,并由制度保障慈善事业的发展壮大。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认为,目前中国民间慈善事业最缺的是完善的制度设计。“现代慈善作为西方社会文明发展的一部分,是有制度承载的。”卢德之说,“中国的慈善文化同样需要制度的承载,并且要坚持法律与道德结合、官民结合以及中西方文化结合。”
  记者点评:内心的召唤是人们做事的最大动力,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什么样的社会行为,慈善文化也需“从娃娃抓起”。相对而言,弥补制度的缺失似乎容易一些,却也不能低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