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5254|回复: 0

NGO人才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5 09: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和朋友谈起,说入职NGO起点很重要,如果起点太高,可能下不来,却又缺乏前线经验。我某程度同意,但觉得也不一定,视乎人的决心和志趣。我举了个例子,多年前有个同事,研究生毕业就从实习生到助理项目官员、再当项目官员,一共做了四、五年,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不行了,缺乏前线的工作经验和感觉,于是辞职到草根NGO工作,工资减少40%以上,做了两年,且她是属于不会太存钱的人,但很坦然。后来,她又转换了机构和工作角色,做一个大型机构的省办公室项目经理。

还有另一真实故事,有一个学弟,思维敏捷、分析力强,喜博览群书。本科毕业后,跑去做电梯维修公司的夜班接线生(当时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还是相对容易),据说因为他喜欢看书,而夜班求助电话较少,一做好几年,工余喜参加公益/社会活动。

如果要从事NGO全职工作,当作决定时,不妨从容些。NGO工资有高有低(关于工资问题,见博客中的专文探讨),坚持下去,也没有那么苦情。

正如除了公务员或国企,一般的工作都不是很稳定。如果你喜欢这类工作,觉得很有意义,有一些不稳定承受起来也不算太过份。大不了,当你有一天不再从事时,你过的也是普通大众的生活。至于一部份工资太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另当别论。

NGO有很多种,我假使这里所说是,是那种关注社会议题,不仅仅是帮助弱势者,而且同时注重弱势者的培力/充权,与弱势者、社会相关人群一起去改变一些不合理、不理想的状态,促进社会的进步。

只是,不一定所有人都适合NGO的全职工作人员。不适合做全职人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参与。

其实NGO挺缺人才的,如果做了一段时间,如果比较出色,会挺抢手的,但得看你喜欢或适合哪些类型机构。不过,你的收入肯定不会是社会上最高收入的1%,很可能不会是首十分之一,也很难是首十分之二,而可能是首十分之三至十分之七之间(嗯,只是估计,不一定很准确)。因此,还得和一般民众面对高房价、高租金、孩子教育等问题。就是过一般市民的人生。

当然,重点倒应在,我们为什么要从事NGO的工作,如果要促进一些改变,在当下的环境,必须有一种坚韧。很多时候工作并不一定会轰轰烈烈,得忍受寂寞,是细水长流。需要愿意做一点水,而且由于自己的存在,有更多滴水加入,终于形成河流。

关于市场/商业人才的迷思


在日常工作中,不时会听到NGO效率低,需要企业化运作,或者需要吸纳市场或商业人才。

有些工作方式或管理方式,企业与NGO或有相同之处,不一定是企业专有。不过,那种CEO式的管理或上下级权力专断的方式则有违NGO的原则,在NGO处境下,也不见得更有成效。
NGO同样需要优秀的管理者、组织者,有良好的协调能力,调动大家的参与和积极性,善于分析和总结等。但不是CEO。

看过不少以为吸纳商业人才就能促进机构发展的例子,结果只是吸纳了一般甚至较差的商业人才(因为NGO不可能给予好钱途,反而吸引了一些在商业上也不太行,只是满口商业运作管理的人),而且不能很好理解NGO的理念,效果欠佳,甚至引发更多问题。

如果有来自商业领域的优秀人员,又适合做NGO,那是因为他接受了NGO的理念,而且不那么注重钱途。这些人才,只要用NGO用人标准去招聘即可,只是我们需要NGOCN这类平台发挥更大作用。

关于培养人才

我认识一个草根NGO的负责人,曾经有两至三年时间,她每年离开自己机构所在的城市外出参加培训十次以上,后来略为减少,但接受培训的内容其实重复性很高。由此可见有关NGO、公益机构的培训机会很多。

不过,以我所能接触的信息,归纳起来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培训往往是一般性的,即是培训内容大多是跨领域的。另外一种是注重资深人才或领头人物,有些基金会比较喜欢这类活动,有基于认为可为NGO领域带来更好的成效,也有的是为了做传播时好像好听些。

总体感觉而言,需要加强的是对于新入职的主题领域培训,或者对于某个领域有兴趣,但尚未入行,有机会先接受该领域相关的系统培训,并当当志愿者。

此外,就是中间人员的培训及跨团体的支持,这里所提的中间人员由于NGO流失率高,起点比较低,主要是指那些工作了一至三年的人员,这是NGO人员流失的高峰期(可能其他行业也是),这段时间加强学习与支持的重要性至少不比那些资深人员低,因为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员,往往面临瓶颈或困惑,给予主题领域内跨机构的学习或相互支持将有助于解决或面对这些问题。

有时,员工流失不一定来自于待遇,不少其实来自机构内部的管理文化或方法。NGO的创办过程往往非常依赖个人,而创办后无论是主观或客观原因,能够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民主管理机制的机构比例较低,一般工作人员成长和参与机会往往不是很理想。虽然对于这些有了工作经验的一般工作人员的培养,看起来不会那么明显,见效也需一段时间,但他们才是未来的中坚力量,值得更多的重视。

(按:其实在写完正文后,又觉得使用“人才”这词有点奇怪的感觉。后来想想可能是因为在主流话语中,吸引人才往往与不平等的政策相结合,而且这词在日常话语中往往已变味。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给予年收入数千万乃至数亿的人住房补贴,在当地打工十多年的打工者申请廉租房却遥遥无期,还有教育政策向强者倾斜等。这种种施政行为背后的政策思维和惯性,破坏了公共政策的基本公正性,其对社会整体幸福感的提升,负面作用远远大于正面作用。)

(此文原载于NGOCN社区中的日志,略作修改,放到个人博客上。)

作者:王英瑜 | 来源:新浪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