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12723|回复: 0

[资助者说] 第1回:基金会资助工作的“职业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8 17: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是我做基金会一线资助工作的第四年,非常短的职业经历,但刚入行时就感受到的一些“职业病”风险,一直藏在心里不曾忘记,总想找个时间梳理一下。所谓“职业病”是个夸张的说法,应该说是这个工作给我带来的一些有意思的影响和挑战吧。


  1,所有文案都需要修改


  看项目书,是做资助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工作。通常我会在项目书中标注上疑问和建议,然后返回给伙伴。因为一些原因,目前国内NGO伙伴的项目书撰写能力还不那么好,更不用说社区的伙伴,所以,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项目书都是“不合格”的。久而久之,我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在打开任何一个文档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使用修订模式,然后直接找它在逻辑上、表述上、设计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一种挑剔的视角。发展到后来,读参考文献和别人的著述时都在一门心思找问题,如果是PDF会懊恼不能做批注,然后打开一个txt文档记下评语或者修改建议。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去年冬天,一位NGO伙伴给我发来他的机构发展新规划,他的本意是很开心地想要与我分享他的梦想,可我看完后立即给他提了一二三点修改意见,我滔滔不绝地说了十分钟后才羞愧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从那以后,有意识地改正自己,慢慢就正常多了。

  2,总是在不停发问


  一个现实的困难是,你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了解项目设计并作出判断。所以我总是会问很多问题,特别是项目书写得语焉不详或者过于凌乱的时候,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询问,才能搞清楚情况。即使是长期合作的项目或者伙伴,有时候因为了解程度相对较深,甚至反而问得更多。


  可提问是一门艺术。当我还没能掌握这门艺术的时候,总处于发问者的角色,并不是一件好事。有时候是问题问错了南辕北辙,有时候是问题太多让人不快,慢慢还发现,这种工作方法并不总是有效。


  我曾经一度很坚持一种看法,就是“这个事情你要是想清楚了,怎么会说不清楚呢?”所以我非常执着于将项目设计表述清楚。不管你是用文字,还是用语言。但现在我开始不那么过分要求,也开始寻求从其它途径去理解伙伴的项目设计和真实处境。

  3,控制话语权很有难度


  《草根慈善》确实是一本好书,不同的基金会资助工作有不同手法,但作者抓住了共性。比如作为资助者背后的金钱所带来的虚幻的权力。这种权力是虚幻的,但同时又是很真实的。因为你是资方或者潜在资方,你到哪里别人都礼让你、尊重你、不会反驳你。这时候,要控制你的话语权,控制你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欲望,是有难度的。


  刚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还很享受和伙伴“一起设计项目”的过程,但很快就可以发现,所谓的共同设计项目更像是自欺欺人。事实上,你不能责怪伙伴只是把和你谈项目当做一次需要计算时间人力成本的筹资活动。


  再后来,开始向一些前辈学习。慢慢发现,做资助中最快乐和最享受的地方,原来恰恰在于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完全隐藏起来,某种程度充当一种协作的角色,通过不断的耐心聆听,加上适当的询问,去激发和释放合作伙伴所有的智慧、激情和能量,让所有的项目设计和行动计划都来自他们自己,然后你给他们充足的Money,Money,Money......


  4,项目,项目,项目


  也许我们要经历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事情只是事情。我们依据事情本身发展的线索去思考和指导自己的行为;第二个境界是,事情都是项目。这时候我们有本事把所有事情都设计成一个个项目,包装成一个个产品,卖给不同的资方;第三个境界是,事情还是事情。我们超越了项目的局囿,又回到事情本身上去。


  我花了很多时间训练自己进入第二境界,也一直以来在游说和帮助NGO伙伴进入这一境界。这种训练到了魔怔的地步,就是会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按照项目来运作,大到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小到冬天添置一件大衣,去分析它的项目背景、要解决的问题、策略路径,做SWOT和利益相关者分析,设计活动、制定预算,按产出、成果及影响力进行管理、开发评估指标、做预决算对比分析……


  一开始很好玩,但慢慢会发现,逻辑框架不能框住整个生活,公益事业并不是一个个项目的总和。而项目逻辑天然的对思维的规范会产生一种消极的保守倾向,会带来行动限制并削弱应变力。所以我想,我们还要一起努力往第三个境界迈进才是。


  5,甲方之不可承受之轻


  在基金会做资助,意味着你处于甲方的位置。这个甲乙方,完全是从资金角度来说的。资金虽然并不总是一个项目成败最重要的部分,但它却总是最醒目的,受到重视程度最高。理论上说,基金会和NGO伙伴的合作,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在同一事业上各自优势的整合,是合作。但事实总是残酷的。而对于绝大多数NGO伙伴来说,他们作为乙方的谈判力是很弱的。


  在这种局面下,身为基金会资助工作人员,面对乙方时,会遭遇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这种轻,正轻在你对手中沉甸甸的善款的裁量自由,轻在你对向你寻求资金支持的伙伴的“生杀夺予”大权,轻在尚不健全的制度环境中内外部监督的不足,轻在你看到数字感觉麻木的每一个瞬间。


  我深深感觉到,这种轻的可怕,这种轻的有害健康。如果不能通过调整工作方法来减缓,我现在能想到的是,应该去真实做一回乙方,先从体会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筹资压力开始。


  作者:SEE基金会资助部高级项目官员涂释文


  来源:社会资源研究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