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在老师指导下学画。 海曙区试点,建立了全省首个区域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宁波公益网讯(编辑:在远方)7月8日,宁波市委党校主持召开的“基层治理在宁波的实践”理论研讨会上,来自海曙区月湖街道、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宁海县兴圃社区的代表,都提到了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宁波市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14日,市政府曾专门召开项目现场推进会,重点推广海曙、鄞州两个区在探索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机制方面的经验。社会组织正日益成为我市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左膀右臂”。
样本概述
全市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1.3万多家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管理重心的下移,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10年,“探索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机制”项目,被列为宁波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12项重点工作之一。
一年多来,针对许多社会组织找不到“婆家”的现状,宁波积极从制度层面寻求破解办法。一方面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另一方面,引入备案制,将其纳入管理范围,从源头上解决基层社会组织“无人管理”和“无序发展”等问题。
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性、互动性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从最初的文体娱乐型唱主角的格局,向公益服务性组织主导下的多样化格局发展,并日益与社区及居民的需求相契合。目前,全市每个社区平均有社会组织近10个,其中公益服务性组织占到50%以上。
大力推广发展以村级和谐促进会为代表的融合性组织。在全市共建成融合性组织近2000个,其中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百人以上的村、社区的创建率达100%。以融合性组织为依托,我市新老宁波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去年底获得了全国首届社会创新奖。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市本级和海曙、江东、北仑、镇海四个先行区共投入资金630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项目300多个,使近百万人次的群众从中受惠。海曙区还每年投入100万元,设立了公益创投金,制定了公益创投项目管理办法,在推动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构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在海曙区试点,建立了全省首个区域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资金、场地、项目和技术支持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器”作用,促进社会组织能力提升,以更多地承接社会公益性服务项目,满足社会多样化服务需求。
目前,宁波一共有1.3万多家社会组织,会员达400万人,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在化解社会矛盾、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事人自述
协同参与,和谐共享
当事人名片:吴汉元,海曙区民政局局长。从2008年成立区社会工作协会,到2010年成立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到设立公益创投金,海曙区的许多经验和做法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随着体制转换和社会转型不断深入,许多市场不愿承担、政府部门又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难点。
2008年4月,海曙区率先一步,建立全国首个区级社会工作协会。通过专业培训、示范岗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积极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向社区社会工作者转型。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区社会工作协会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抓手的,“社区、社团、社会工作者”互动和“社会工作者、专业义工”联动的机制。
从2008年起,海曙区政府还尝试向社会工作协会购买了老年人心理调适、青少年心理调适、残障康复和社区矫正四个社会服务项目,为相关群体提供免费的个性化专业服务,有效弥补了传统模式下政府提供的民生服务的不足,受到了居民的极大欢迎。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社会组织发展与发挥作用有很大潜力可挖,同时又觉得目前的社会组织还太少,并普遍缺乏启动资金、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实施能力和社会信任等。为此,2010年12月份,海曙区又率先在全省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相互交流、孵化、登记和项目运作等全方位的服务,使中心不仅成为社会组织之家,更成为社会资源集聚地、社会服务创新策源地、社会服务品牌示范点。
协同参与,和谐共享。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在管理社会事务、提供社会服务和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出特有的魅力,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链。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这一块,2004年海曙区仅有555家,到2010年发展到1044家,增长了近一倍,并整体呈现出了由增量到提质、由自我满足走向公益服务、由单体走向联合的发展特征。
百姓感受
一路走来,从此不再孤单
近日,得知“星宝融爱援助计划”成功获得2011年海曙区公益创投资助后,项目负责人“阳阳妈妈”感慨不已。“我们一个家长互助论坛能获得政府资金支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阳阳妈妈”说,虽然资助的钱不会太多,但对自闭症群体及其家庭的帮助将是巨大的。
“阳阳妈妈”今年36岁,她的儿子阳阳就是个自闭症患儿。自从发现阳阳的问题后,一家人踏上了北上南下四处求医的漫漫长路。在这个过程中,“阳阳妈妈”接触到了很多自闭儿家庭,发现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宁波自闭症群体专业康复疗育机构相对较少,不少家庭不得不远赴杭州、青岛、广州等地寻求治疗。有的家庭因为孩子迟迟得不到治疗而焦虑,有的家庭为孩子无法正常入学而发愁,更多的家庭根本不敢设想孩子的未来。
“自闭症患儿越早治疗,康复的希望越大,需要全社会更多地接纳、支持和特殊帮助。”“阳阳妈妈”说,一开始,她和几位家长一起建立了“星星的孩子”QQ群,并得到了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残障康复项目主管黎丽老师、宁波海曙共情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个人与机构的指导和帮助。
在海曙区民政局的关心和支持下,2010年12月,“星星的孩子”家长互助论坛正式成立,并入驻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和QQ群,吸引了180多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社会志愿者。截至目前,已举办了“世界自闭症日”主题宣传等系列活动10余起。今年5月15日,又开通了宁波市第一家孤独症网站,唤起了宁波市民对自闭症人群的普遍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对于我们这些有自闭症患儿的家庭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路走来,从此不再孤单!”“阳阳妈妈”说,今年6月,她们提交的《宁波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对策建议》,还获得了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宁波晚报记者王霞开文/摄
点评
促进社会和谐的
桥梁与纽带
现代社会有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三种类型。“社会组织”,这一概念首次出现于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概括,是基于传统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或民间组织等称谓的改造。
传统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中,我国政府发挥着唯一的主导作用,缺少社会的合作和公众的参与,必然存在公共服务不足、社会管理不到位的弊端。随着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地参与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领域的公共治理中,显示出其不同于政府组织的制度优势和不同于企业组织的治理优势。
宁波市对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第一,从制度上赋予社会组织发展的合法性,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推动基层社会组织由“无序发展”走向“有序提升”;第二,以需求为导向,重点培育公益性和融合性组织,拓展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多样化格局;第三,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常态化,并带动公众主动参与,形成政府行政力量与基层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第四,通过社会组织吸纳不同意见和建议,畅通多元沟通渠道,成为政府与公众的联系纽带,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
宁波社会组织的发展,既是政府探求“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的客观结果,也是社会谋取自主性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新形势下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关系的重新定位。在宁波,社会组织逐步发挥出社会和谐发展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可以期待的是,这1.3万多家社会组织,以及今后不断诞生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后,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将发挥怎样重要的作用!巢小丽(宁波市委党校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