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6306|回复: 0

国内各界专家为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支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5 22: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2月7日,来自国内公益慈善事业的专家学者、慈善组织机构、有关部门负责人汇聚深圳,为今年将在深圳举行的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出谋划策,酝酿打造中国公益慈善第一展。以下为参加座谈会的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
  杨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从整体来讲,我对公益慈善组织有几个基本的判断。第一,总量不足。目前真正进行公益慈善服务的组织太少了。如果要打比方的话,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走了30年,它在什么时候开始快速的成长?就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实际上是打破了一个在制度上、在观念上的障碍,可以自由地下海。而现在下公益之海的人非常少,因为要下去的话困难太大,根本就没有可能有回报,就是奉献。现在是大家都在那儿嚷嚷,下海的人很少,总量是严重不足,这个形势必须看到。
  第二,结构缺陷。非常明显的是社区组织的缺乏,还有就是社会服务组织的缺乏。我们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老、残、幼等社会服务的问题非常严重,但是现在这些组织太少了,支持、帮助的政策太少了。这个缺陷导致“微公益”的出现。说明我们服务有太多太多要做的事情。政府没有力量,而群众看到有需求,他就马上起来做。当然这也是公益,甚至是一种组织化的公益。
  第三,概念不清,或者理念不清。我们不应只看到登记注册的NGO,而应多看到一些群众自发形成的组织。我认为,慈善就是民间性质。政府是做环境,做支持的。对于慈善组织的民间性,要从个人自发自愿,然后走向专业化、走向组织化。所以我们要到深圳来讨论,要在这里发起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大的“总攻”.
  第四,专业不明。公益慈善需要有不同的专业,有做资助的,有做运作的,有做服务实体的,有专门做能力建设的,咨询、评估、培训,也要传播的,还要信息的,应该有不同的专业,形成行业化。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靠一次会、两次会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战役。那么,这个长期的战役里头,第一次怎么做?然后怎么形成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机制?30年前是邓小平出来视察,振臂高呼,政府起着很重要的引领和倡导的作用,还有政策保障的作用。要提炼概念,用什么来打造这个会。它不光是一个会的品牌,而是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品牌,有没有可能变成一个方向?作为市委、市政府在经济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又一轮重新出发。能不能利用这个平台拿出一些政策进行推动。这样的政策推动,总得是要找地方试点的,而深圳比其它的地方更具备这种条件。
  吕朝(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主任、创始人)
  汶川地震以后,大量的公益组织和大量的资源都到灾区去,但特别明显的问题,就是大量的资源其实是比较盲目的,没有办法找到很好的项目。而另一方面,一些特别好的项目由于缺少传播的渠道,找不到钱。如何解决公益信息资源的不对称问题,建立一个资源对接的平台。当时在公益领域是没有这样的平台,在商业领域里面给我们最大启发的就是“广交会”,50年以来越办越好,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很好的影响。能不能在公益慈善领域也有一个广交会,进行信息和资源匹配。因此,有了去年的深圳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今年的展示会,我认为:第一,还是要解决在公益领域信息不匹配、资源不对称的问题。第二,从更大的范围看,希望能成为打造中国公益生态圈的一种尝试。这几年公益领域,甚至更大的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来看,政府非常重视,投入了很多的资源,但是光靠政府的支持,没有民间的参与动员,是远远不够的。从长远来讲,它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后续支持。因此,要建立一个多方筹集资源、多方合作的机制,形成公益的生态圈,让社会各方都能够参与,找到市场定位。“公益”领域里,也应该有专业定位,才能逐渐专业化,建立行业的生态圈,社会组织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从政府的角度,我们也特别建议要民间的充分参与,政府更多的是支持、协调。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我经常做一个比喻,就是养鱼。有几种养鱼的办法:一种是鱼缸里的养鱼,虽然看起来是很美,但是它是没有自我生存能力,需要政府不断地喂食。一种是池塘里的养鱼,可能相对的自由度更大一点,但是政府仍然需要投食的,这些鱼的特点就是规格都差不多。一种是江河湖海里的养鱼。在这样的生态圈里面有大鱼和小鱼,也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政府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个规则,建立防鲨网,建立起生态系统。我们这样的展示会,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建议:第一,希望能够保留去年办会的几个特色:民间、分享、参与的特色,并且发扬光大。 第二,倡导几个概念:一是倡导快乐的公益慈善概念;二是倡导可及性的概念。公益慈善并不是少数人的,只有个别的几个部门和机构能够了解和参与的,可及性不够,要不就说得特别专业。要进一步扩大市民的参与,志愿者的参与。三是倡导科学的或者叫专业的慈善概念。在遴选参展单位时要看它是不有很好的公益的设计,有专业的、科学的规划项目,而不只是看它的名气或背景有多大。
  从去年来看,我们整个行业并不是令人愉快,尤其是从去年发生了几个比较负面的慈善事件,这些事件离我们并不是很近,但是我们也都受影响。所以这个行业里面,我们叫“一人生病,全家吃药”.分析下来,就是因为我们慈善行业根系扎得不太紧,和其它的行业关系不密切,公众的参与也是比较弱,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在这个行业里面就业,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展会,能够使我们这个行业和周边相关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发生关系,使得我们这个行业不要因为有一两个事件就好像摇摇欲坠了,希望也能起到这样一点作用。
  彭建梅(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国际会展的经验。八年前,我去印度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给我冲击特别大的是他们从公益慈善、社会的角度对现在整个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完全不同视角的一些看法,如他们举办了一个选美比赛,选的是“无家可归小姐”,完全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做。它的主题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把这个世界现在不完善的地方都解读出来,然后展示一个可能的、更美好的世界是什么。
  其次,关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状,我认为目前中国公益慈善行业最缺的是价值理念。没有价值理念,就没有方向。因此,我觉得中国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首先要有一个旗帜。到底张扬什么?第一要解决价值的问题,要明确展示会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第二,要利用展示会这个平台,推动社会政策的创新,并反映政策创新的成果。第三,推动整个行业能力建设。中国社会是缺服务的社会。缺政府服务,也缺市场服务,更缺社会服务。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价值之一就是提供社会服务。展示会要展示最新的社会服务技术、产品、成果。第四,推动公众参与、分享。展示会必须是一个公众参与、分享的平台。而且一定是要多姿多彩的,广泛征集、广泛参与。就是变成一个节日,汇聚各个机构的很多创新的、体验式的公益活动比如盲人体验,音乐探梦等,让公众参与和分享,这点非常重要。
  黄扬略(市关爱办主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
  第一,这个交流会是什么人来参加?有什么目的?一是做好事的企业;二是有很多创意的项目,可是又缺资金的机构。这两个交流,必须要明确。
  第二,要让市民去看看,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国家有这么一帮人在做慈善事业。
  第三,通过交流展示之后,要通过大量的宣传,展示深圳公益慈善事业,展示全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理念,让更多人来做好事。这是我们一个目的。
  深圳的经济建设有高交会,文化建设有文博会,社会建设为什么不可以有一个展示会呢?我们的任务,是找想做好事的爱心企业;把机构和好的项目拿来展示,让他们在这里交流展示。要社会化运作,资金不能光靠政府,主要还是靠企业家,可以集中宣传企业,这样企业形象就树立起来。我们要集中精力和资源把这个事情办好。
  胡洪侠(深圳报业集团编委、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
  第一,主题。今年是小平南巡20周年,中国的改革又走在这么关键的一个十字路口,而且公益领域本身也需要改革,也需要重建公益形象。在确立主题方面,应和改革有关,要和深圳这个城市和地位匹配。
  第二,传播。要调动这两大传媒集团的积极性,传播这个活动。“成功不成功看资源”资源的聚集、资源的分配,这是专业领域的事情。“精彩不精彩看活动”,要有一个或几个大的、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的活动,来作为一个引爆点。我们可不可以办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大的慈善晚宴?动员企业、各界力量和明星来参加。去年大运会期间我们办了一个全国都市类报纸总编辑深圳大运行,我们可否也办深圳公益行,通过在各地非常有传播力的报纸来传播中国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的理念。我们可学习澳门的一个经验,组织“公益慈善百万行”,调动市民的参与。
  杨鹏(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要确定核心的办会目标,然后根据设定的目标去衡量如何办会。具体来说是“两线创新,四大论坛,三个报告”.
  “两线创新”:一是社会组织管理的创新,提出现代公益组织管理的基础制度,就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解决今天碰到的资助人和被资助人之间的一个共同的困境。二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这与社会组织的管理创新,是互动。
  “四大论坛”,即资助型论坛、项目分享论坛、政策法律方面的论坛以及受益人分享论坛。
  “三个报告”,第一个是资料报告。国外社会管理,尤其是针对NGO的资料报告。第二个是分析报告,有社会组织管理的政策汇编以及相关的分析报告。第三个是社会组织创新管理报告。
  窦瑞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展示会首先立意要高,要将它作为全社会正在推进的社会创新和社会建设的窗口,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窗口,将展示会打造成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名片和标签。
  我们都知道,三十多年前,深圳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在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是一个一元社会,政府通过办企业、办社会等形式,由政府主导全部的国民财富和分配,并为社会提供全部的公共以及私人产品,大包大揽解决社会所有的问题。而改革开放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政府的第一次职能转移,将市场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给了市场,所以有了现代企业。
  而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社会问题开始成为瓶颈,政府没有办法解决社会发展中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大量个性化的 社会需求,所以我们提出了小政府大社会下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创新,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的第二次转移,即将社会的职能转移给社会,因此有了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
  希望中国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的举办为标志,能再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高举起中国社会建设创新的旗帜,将这个展示会打造成三个部门携手推进社会创新的窗口,树起深圳改革开放新的一个旗帜,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新标杆。
  展示会其次落脚要实,要成为民间组织的资源整合平台。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这三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群众的广泛参与。而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面临着各种资源的困境,这些资源掌握在政府、企业和民众手里。因此中国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要能够有效汇聚和整合政府、企业和民众的爱心资源,调动群众智慧来推动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和成长。也就是说真的成为扶持民间、社会力量的资源重新配置和重新整合平台。
  展示会也应关注方法创新,要有效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而微博等新媒体也成为政府问政、施政的窗口,成为季节群众智慧和民间爱心的主要平台。中国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要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通过互联网参与,将其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交流展示会。腾讯也非常希望能利用腾讯的网络技术和平台为实现这个目标出一份力。
  最后展示会要成为理念传播的阵地。把好的公益理念,好的社会创新的理念传递出来,成为公众爱心的发动机。
  沈彬(万科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由深圳市政府主导去推动这样一个与公益相关的活动,与单纯民间的推动是不一样。评估这个展会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有多少资助额在此成交?还是可以有更广阔的视野。这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老百姓怎么看这个会?要怎么样重建因为郭美美等一系列事件导致老百姓对公益事业、对公益组织的信任问题。如何让公益与普通人建立关系,让普通市民参与。政府主导的展会,容易导致对民间“自组织”的鼓励不足,市民自发参与度不够。让普通市民体会、发现、参与公益慈善的价值和乐趣,甚至发起和管理自己的公益和慈善,应该让深圳的社区成为此次展会的分会场,鼓励市民以身边的案例和自身参与体会到,公益慈善的力量来自每一个自己。
  第二,从国家层面怎么看这个会?它是不是能够探索一种新的政府和民间分工格局,在支持社会组织发育方面有创新,为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社区实践。能不能展现一种新的政府购买模式。并不是政府光把钱给社会组织就解决了问题,因为大量社会组织并没有花大钱的能力。要推动一种政府购买、民间参与的全新管理模式。
  第三,国际社会怎么看这个会?深圳毗邻香港,最接近于国际社会对中国观察的一个窗口,向国际展示中国的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到底是什么样子,展现中国的社会建设、社会发展中建设性的形象。
  现有方案规划中考虑了企业的参与,但什么样的企业参与、企业以何种内容参与,值得进一步推敲。不要把企业局限在开支票资助公益慈善的角色,也不要把公益慈善展会局限在救助弱势群体,完全可以在这个展会上令更多的市民看到公益慈善的创新和未来。国际国内都有很多企业不以商业利润为目的、对公益和慈善创新有极大推动和革命性改变的产品和技术,可能显着改变救援、灾害应急、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低收入人群居住等方面的发展。这个展会应该面向未来,引领创新。
  李成侠(深圳市会展中心副经理,高交会交易中心副主任)
  我从展览的角度提一点建议:
  第一,要打造全国社会建设领域最有影响和促进作用的交流展示平台,这个定位非常好的,就是打造中国慈善展会的“第一展”.新展会的定位,一开始一定要定得高一点,瞄着全国第一是完全正确。而且深圳有这个条件,特别是有民政部加盟做主办单位,我相信这个完全可以做得到。
  第二,对展览的定位还要进一步明确。必须要体现展览的价值。从办展的角度来讲,是两方面:一是参展商在这个展会上能得到什么?二是来参观的人群能得到什么?这是必须在办展之前要非常清晰和明确的。
  第三,运作方式。虽然是公益的展览,但是运作方式一定要市场化,要解决资金的保障。
  第四,组织机构的问题。可参考高交会的组织架构,设立有力的执行层面。 来源:深圳民政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