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853|回复: 0

[帮办·家园] “衔接班” 到底需要“衔接”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4 22: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孩子暑期生活系列报道之二

  宁波迎来持续高温,然后却有一部分孩子无法安然享受属于自己的暑假,继续奔赴在各种培训班中。其中,幼小衔接班、小初衔接班、初高衔接班,将刚毕业的学生及家长放在高温下继续“烤”。

  面对周围的孩子都在上“衔接班”,有家长无助又困惑地拨打帮办热线求助。这衔接班,真的不上不行吗?

  记 者 王 佳


  想想“能多学点总没错”

  家长给孩子提前“喂食”

  刚进入7月,张女士打进帮办热线说,她的女儿刚幼儿园毕业,班上绝大多数同龄孩子都去报名参加幼小衔接班,她不太想给孩子报,可是又怕孩子到时跟不上进度。

  于是,张女士也咨询了一些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全天课程一个月不到,基本都在上千元。她说,增加家长经济负担不说,这么大热天地送孩子去上课,孩子家长都遭罪。

  采访中,记者遇到过像张女士一样举棋不定的家长,但更多的是坚定不移要为孩子“打好基础”的家长。

  在某培训机构江东点,记者遇到刚给儿子报了暑期幼小衔接课程的杨女士,她说:“报这个班主要是想让孩子提前感知一下小学的知识,这样的话,孩子上小学之后总会自信一点,比别的小朋友更有优势一点,走得更快一点。”

  抱如此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还有不少家长称自己是“被绑架”,不得不“随大流”。

  刚给小学毕业的女儿报了科学、数学两门衔接课程的林女士说,听说初中课程相比小学,难度要大,反复性减少,节奏加快,怕女儿跟不上,提前“喂食”。“这不是我们一家如此,我女儿原先的不少同学都在上。”

  家长内心的焦虑,催热了原本就火热的“衔接班”培训市场。

  据了解,五六两月,甬上不少教育机构的衔接班都已陆续报满。衔接班的课程名目繁多,幼小衔接有拼音、算术、识字书写、古诗诵读、英语入门等;小初、初高衔接基本以学科科目为主。

  不仅如此,“教辅也疯狂”。

  “一到周末,带着孩子来这里买书的家长非常多,像这样一整套的幼小衔接教辅非常畅销。”书城一位工作人员口中的“一整套教辅”即包括语文、数学、综合测试、拼音甚至智力等多类别的教辅用书,记者仔细翻阅了一下,虽然这些书都命名为幼小衔接教材,但教材的难易程度参差不齐。

  现场一位“过来人”还连连抱怨“买晚了”,“上学前不久才买的,应该在大班的时候买。”买回这些教辅后,家长们成为“兼职家庭教师”,负责为孩子讲解,监督孩子做习题。

  家住江北的小宝妈最近通过iPad给女儿下载了包括认字、写字、拼音、趣味数学等在内的各种学习软件,平时只下载免费软件的妈妈这次痛快地在网上购买好几个收费项目,为的就是让喜欢玩iPad的女儿能够热爱学习,尽快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

  学得随意麻烦不期而至

  再修正要付出成倍代价

  一位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班上,大多数孩子多少都学过一些,极个别是“一张白纸”进学堂,还有少许孩子,一年级教材都提前学完了。

  对此,家长们理由凿凿:别人都在学,我家孩子不学,到时跟不上,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家长们的担心,老师们表示理解。但在多年的教学中,他们发现,家长的“学前培优”,很多都是机械的,这种不完全的早期小学化教育,有害无益。

  坊间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孩子学前都学了,上课就会不认真听讲,久而久之,养成不认真学习的习惯。广济中心小学徐朝燕老师说,这样确实不利于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

  “听说读写思,听排第一位。”徐老师说,倾听,是孩子收获“百家之长”的重要渠道,也是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

  众所周知,在过早的小学化教育中,孩子接受的知识往往是不完善的。

  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广济中心小学王雷英校长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夹生饭”,无论之后再怎么烧,饭香都很难出来。若要烧出一锅香喷喷、有光泽的、颗粒饱满的米饭,之前的“米粒浸泡”环节很重要。“这种‘浸泡’,可以是家长引领孩子学着观察生活,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是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让孩子动静结合,可以是参加实践活动,体验快乐的情感……决不是抄抄写写,机械认读。”

  “家长们直观认为小学一年级数学就是10以内的加减法,强迫孩子记符号、记运算法则等等,其实孩子们真正要学的是数学思维的训练。”一数学老师举例,同样大小的两堆橡皮泥,一堆展开压平,一堆捏成细条状,再让孩子比比看哪一堆更多。“其实两堆一样多,但因为直观感觉不同,不少孩子会认为展开的那堆多一些。这样的数学思维培养,和家长们机械的加减法训练距离很大。”

  不仅如此,之前教得随意,“麻烦”就会来。

  一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坦言,在她班上,拼音“O”,99%的孩子都发错了音,发成了复韵母“UO”。

  正因为要抄抄写写,很多孩子入学前都握起了笔,提前写字。

  “手指小肌肉都没有发育成熟,直接影响写字这一精细动作。”这位语文老师说,据她观察,大半新生写字姿势不正确。有的孩子歪着头、趴在桌上写,有的三个手指头捏着笔写,也有的手指握得很低,这样的姿势很容易造成近视。

  “一个坏习惯养成后,再修正要付出成倍的代价。”

  目前,已有专家论证,小学前进行过课程培训的孩子,或许在小学某一阶段“表象”上反映出比其他孩子学得好,学得快,但到一定阶段,就体现不出优势,有的反而凸显劣势。

  对于未成体系的课程培优,初中老师也比较“感冒”。“学校教育的知识排列有其科学性,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一时的课程培优,不可能像学校教育一样进行系统教学,往往会造成学生一知半解,徒留知识方法上的漏洞。”一位初中老师直言。

  衔接不是绝对不可以

  习惯人文素养是关键

  那么,是不是准备升学的孩子就一定不能提前“教”?“可以‘教’,但不要强迫,要视孩子的个性发展需要,更要注意方式方法。”

  “认识了多少字、发音是不是准,这些都是一个结果。”楼叶菲老师说,相较结果,我们应该更看重过程,那就是孩子主动去学习的过程。平时看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能马上去查字典,看到路牌上不认识的字,能去问一下大人,这种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精神才是最宝贵的。

  “按照以往的经验,孩子因为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到了小学三四年级,他们就会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而小学一年级,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关键。”

  “初中也是如此。”第十五中学的杨老师说,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会直接反映在学习能力上。初中学习,更注重反思、质疑、总结等能力的提高,比如反思,不仅仅是反思对错,更要反思一题能否多解,解题中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而不是仅仅为了做题而做题。

  眼下,家长热衷给孩子“衔接”,主要还是因内心的不安所致。事实上,教育是什么,说到底,忘记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家有10个月大宝宝的叶老师直言,现在了解知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百度一下”就出来了。难的在于人文素养的熏陶与建立,因为无法量化,但是,一旦有了人文素养,有了不断学习、不断充盈生命的理念,有了对自然万物敬畏的心态,到时,知识、技能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衔接”,尤其是“幼小衔接”,在叶老师看来,不必急着让孩子写字、画画,可以欣赏名帖、名画,可以带着孩子出外游学,在游历中,寻找宁波的历史脉络,可以在国学中学习做人,在生活中践行“知行合一”。

  “家长的眼光大可放得长远些,多陪孩子谈谈心,发发呆,读读书,毕竟,学习的能力真的不是靠坐在辅导班的教室里就能坐得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