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公益团队志愿者给夏令营学生们免费培训。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向芯(左)和王向均休学投入公益团队。
360多名广州高中生和大学生组成“青草”公益团队,在过去3年中爱心接力,为800多名外来工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培训。为了推动团队发展为正式的社会组织,团队创始人、哈佛大学女生向芯休学回来,向广州民政部门提出了申请。 去年,广东创新社会管理,在全国率先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此时,向芯决定休学一年回广州,把主要精力放在青草团队发展上。她说:“团队想要接收社会捐赠、承接购买服务、聘请专职人员,必须要有正式的法人身份。” 今年元旦起,广州规定公益服务类等8类社会组织登记不需再找主管单位。一直在等这项政策的向芯,抱着申请登记材料走进广州越秀区民政局。青草团队9名老成员拿出注册资金3万元。 2月20日,广州市越秀区青草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获准成立。向芯任法人代表,她的高中同学王向是执行团队负责人。此时,王向也从香港大学休学一年,全职投入中心运营。 青草团队组建于2009年7月。那时,向芯和王向从广州执信中学毕业,分别考上哈佛大学和香港大学。向芯说:“当时,北京、上海的朋友已参加过面向外来工子女的支教行动,我们也想为广州的外来工子女做点好事。由于没有广州本地户口,很多外来工子女只能就读民办学校,享受不到优质教学资源,又与本地学生隔离。” 向芯在执信中学招募40多位志愿者,把首届夏令营开进广州康乐中学,吸引50多名外来工子女参加。虽然只有5天,但志愿者设计了10门课程。英语和公民视角是必修课,另外还有历史、语文、地理、生物等选修课。 起初,民办学校的校长对青草团队半信半疑,后来看到他们办的班之后服气了,认为他们的服务对外来工子女来说很有必要。 3年来,青草团队将志愿者招募点扩大到广州4所重点高中,并把周末营、夏令营开进5所民办初中。截至目前,累计有360多名志愿者为800多名外来工子女提供培训服务。志愿者走进学生中间,让大家互动讨论,帮助他们打开视野。参加第一届夏令营的外来工子女今年有4个加入了青草团队。 本月,向芯一年的休学期即将结束,王向将接棒负责团队运作到明年。她们说,未来,这根爱心接力棒还将继续传递下去,使“青草”壮大成“草原”。 让孩子教育孩子 举办第一届夏令营时,青草团队完全没有经验,在备课时不知道要如何下手。从第二年开始,夏令营从5天延长至10天,合作的学校也变得更多。到现在,他们已经在广州康乐、春华、启明、龙涛和龙江等民办学校开展活动。 与此同时,“青草”在执信中学、华师附中、省实验中学和广雅中学4所重点中学摆摊招募高中生志愿者,此外还通过网络等渠道招募一些志愿者和实习生。从2009年到现在,青草团队在外来工子女集中的民办学校举办了四届夏令营,平常还会在这些学校里开设周末营。 在2010年2月举行的哈佛大学亚洲与国际关系年会上,青草公益团队拿到了最佳项目奖。 南方日报:青草公益团队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向芯:我们面对的是三个群体:一是在广州上初中的外来工子女;二是担任志愿者老师的高中生;还有一个是担任团队实习生参与组织活动的大学生。 青草公益团队想搭建一个“中间平台”,把外来工子女、高中生、大学生这三个“齿轮”连结起来,让城乡孩子在这里走向互助,以成长引领成长。 我们看重“朋辈教育”,师生都是年轻人,“让孩子教育孩子”,发挥学生的创意、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不是死记课本和知识点。 南方日报:一开始为什么会取名为“青草”? 王向:“青草”最原始的想法来源于执信中学绿色的校服,后来引申为每一株小草是很微小的力量,但是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这个行列,小草也可变成大草原。青草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个名字散发着昂扬的朝气。 在青草团队里,“90后”年轻人掌握着话事权。团队成员中年龄最大的生于1990年,最小的生于1995年,团队的一切活动“完全由青少年主导”。资历稍浅的成员统称“小草”,资深骨干则被称为“老草”。团队给每个大学实习生配一名师傅,由“老草”指导他们提升公益理念和组织策划能力。 南方日报:夏令营的课程和学校教的内容有哪些不同? 王向:相对来说,青草夏令营课程更倡导一种创新精神。举办夏令营时,学校会免费出借课室给我们用。志愿者和外来工子女围坐在一起,讨论着社会、历史和文化,动手制作小马达等小发明。志愿者鼓励学生分析自己的公民角色、家庭责任、人际关系,树立“自我”的概念。 把“青草”推上更高层 向芯和王向都说自己很幸运能够生长在广州,这座城市有着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的浓厚氛围。“我们遇到的人,包括政府官员、民办学校老师、公益团体以及很多社会人士,他们对青草公益团队的接纳、欣赏和支持,超出我们的想象,让我们非常感动。” 南方日报:你为什么会选择休学回来,并推动青草团队“转正”? 向芯:我决定休学回国,不仅为了静下心好好思考自己未来发展方向,而且也为了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推动青草团队走向成熟。 去年,限制青草团队发展的因素已经非常明显,在人力资源、时间精力以及资金方面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难题。因为团队成员都是学生,只能兼职做服务,没有办法支撑起更多的项目,所以必须要有全职工作人员。 我们看到项目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若不从时间、人力、资金投入上向前推一步,就无法改善项目,扩大影响力。另外,想要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没有独立的法人身份也是不行的。我们以前出去和基金会谈合作,人家愿意给钱,但是我们没有账户去接收。因此,我们不再满足于学生活动的水平,决定把“青草”推到更高的层级。 南方日报:在美国和香港学习期间,当地公益组织的发展对你们有哪些启示? 向芯:我和王向多次参加美国和香港举办的社会创新论坛、工作坊,学习了当地公益组织的发展经验。但特别让我自豪的是,当我把青草团队做的服务说给美国的同学听时,他们都很羡慕。 中国内地现代公益行业刚刚起步,但发展的势头很蓬勃。社会应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公益组织,用现代公益理念,支持公益做成一个真正的产业,让公益组织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赚钱养活自己,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正”后面临新挑战 向芯坦言,广州市越秀区青草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已有5个多月,青草团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现在成立社会组织手续简化了,但后续的扶持对弱小的组织来说很关键,很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和有经验的公益组织能帮我们指导一下,扶上马再送一程。” 南方日报:“转正”之后,团队将向着什么目标发展? 向芯:我们的定位是青少年主导的教育公益组织,我们没有太多的野心要彻底改变外来工子女命运或者帮助他们解决学籍、高考等实际困难上,而是希望尽量给外来工子女带来关怀和引导,我们一起共同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近期,青草团队计划拓展青少年服务项目,努力建立更加高效、透明的运作方式,并承接一些来自政府、企业、学校的购买服务。 南方日报:青草团队目前面临着哪些挑战? 向芯:现在项目经费主要来自团队成员的个人捐款和个别公益组织的资助,但办公经费等固定开支增多了,运作成本翻了数十倍,必须尽快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否则很快就会荷包见底;要马上建立专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流程,核心成员要迅速自修MBA的财务管理课程;要处理国税、地税、社保,要让一个完全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适应一个正式法人机构的规范管理。 (来源:网易公益)
该贴已经同步到 瓦上雪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