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851|回复: 0

[帮办·热点] 读者对垃圾分类的期盼:政府要常抓不懈市民要养成自觉行为习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5 11: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垃圾分类管理后续

  11月21日、28日,本报帮办周刊就垃圾分类,先后刊发《社会垃圾 变废为宝有点难》、《嫌麻烦 无资金 缺制度 三座大山让垃圾分类步履艰难》、《读者来信倡议:垃圾分类莫畏难》,引起社会持续关注。

  连日来,读者朋友纷纷拨打帮办热线或是发邮件,表达他们对宁波垃圾分类的期望和想法。

  垃圾分类其实不难

  “说市民嫌垃圾分类太麻烦,我不赞同!”上周,家住海曙的陈老伯打进热线表示异议。他说:“我自己在家坚持垃圾分类已经有两年了,很省力,不麻烦。”

  陈老伯做过统计,他家每天最多的垃圾是餐余垃圾,占到一半以上。这些垃圾,陈老伯会专门装在一个袋子里,干一点的垃圾放另外一个袋子里。像纸盒、报纸、塑料瓶等废品,他会专门打包后放在车库,每间隔一段时间卖一次。

  之所以有人会嫌垃圾分类麻烦,陈老伯觉得那是观念问题。不愿做或是不想做的事,再简单也会嫌麻烦。

  陈老伯说,政府要在这件事上花大力气,要把市民的思想观念统一起来,让大家愿意参与、想参与,这样垃圾分类搞起来就容易多了。

  跟陈老伯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多位市民发来邮件表示,垃圾分类可以循序渐进,从简单分类开始,向细化发展。只要大家有心做,就一定做得好。

  垃圾分类要常抓不懈

  宁波大学正在读研的李同学发来邮件称,先进发达国家探索证明,垃圾分类是既环保又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实行垃圾从源头分类,提高回收利用效率,是城市垃圾最根本的出路。

  李同学说,垃圾分类,不该是政府的独角戏,更应该是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习惯。

  李同学还说,日本使国民养成自觉细分垃圾的习惯,用了10年时间。据报道,当年,广岛亚运会结束时,6万人退场,会场上竟没有一张纸片。美国报纸对此惊呼:“可怕的日本人!”这就显示出,日本不仅在政府层面可以将垃圾处理做得十分妥帖到位,更让人震撼的还是形成举国共识的环保意识。

  “当然,形成全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并非一日之功。作为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垃圾分类一定要常抓不懈,坚持到底。决不能虎头蛇尾,见好就收。”李同学说,“垃圾分类是长期的工作,仅靠政府努力不行,光有公众的热情不够,单由企业处理也不能完成,必须是三者分工合作,形成源头上由公众参与分类,回收市场上企业完成回收利用,清运和最终处理靠政府做好配套措施的垃圾处理系统,才能把垃圾分类越做越好。”

  垃圾分类应因地制宜

  一位在国外生活过多年的宁波市民王先生致电帮办热线说,宁波不仅需要尽早把垃圾分类提上日程,更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少走甚至不走垃圾分类的弯路。

  他说,在英国,垃圾箱有半间屋大,区分垃圾用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和垃圾袋。垃圾主要分为四大类:花园的杂草树枝、报纸期刊、瓶瓶罐罐、不可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在韩国,垃圾回收定点定时,必须在天黑以后才能扔,各种生活垃圾必须用专用的垃圾袋来装再分别扔进各类垃圾桶;在澳大利亚,乱扔垃圾罚款近万元,红黄蓝不同色桶盖显示垃圾分类,社区提供可循环使用的多层垃圾袋,垃圾投放定点,小学设有环保课程……

  王先生表示,宁波的垃圾分类可从干湿分类起步,一步一步走向深入。要奖罚并重,重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同时要从小加强环保教育,培养家庭垃圾分类的习惯。

  除了热心市民建言献策,宁波多位环保骨干志愿者和团队也通过热线表示,环保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只要有需要,他们时刻准备为推动宁波垃圾分类贡献自己的力量。

  (易 鹤 范奕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