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10232|回复: 0

[公益热点] 点赞2015,展望2016 —— 中国公益如何辞旧迎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0 21: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李强 实习生 马兆林

  政府改革:营造公益慈善生态链

  综观2015年全国和广东的慈善事业发展大势,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深化改革”。党委政府通过将慈善领域的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重塑慈善事业公信力。

  一年来,“怀胎十年”的慈善法呼之欲出,打破原先少数组织对公募权的“垄断”,广东也在全国率先推进社会组织地方性法规立法进程;强化政府监管,落实社会组织“宽进严管”,对社会组织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建立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政府搭台,社会组织唱戏,打造一批深受瞩目的慈善品牌活动,传播慈善理念,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进展1:社会组织地方立法领跑全国

  在慈善领域的顶层设计方面,今年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怀胎十年”的慈善法终于形成草案,于10月30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这是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从2005年民政部提出立法建议起算,到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已经走过10年历程。近10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捐赠总额从2005年不足100亿元发展到目前1000亿元左右,但发展潜力仍然巨大。2008年以来,共有800多人次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制定慈善法的议案27件,社会各方面多年期盼制定慈善法。

  慈善法草案共11章115条,分别对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服务、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定。草案明确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本法的立法目的,并明确界定中国慈善事业为“大慈善”,不仅包括扶贫济困救灾,还包括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等。

  在草案中,对一些焦点问题的规定引起了特别关注。例如,草案规定,慈善组织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向特定对象进行非公开募捐。依法登记满两年、运作规范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原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这即意味着打破原先少数组织对公募权的“垄断”,鼓励慈善组织通过开展良性竞争获得更多的慈善资源,充分放开了慈善组织的公募权。

  对于广东而言,相关的立法工作也取得较大进展。今年7月,《广东省社会组织条例(草案)》提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首个社会组织地方性法规很可能将在广东率先出台。条例草案分7章、55条,明确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完善了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了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强化了监督检查。

  广东的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双重管理与直接登记并存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并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如取消了社会团体的筹备设立阶段;降低对社会组织登记住所的要求,可以是自有也可以是租用;除基金会外,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再要求提供验资证明等。

  这份条例草案还在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方面动了真格,要求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兼任社会团体中的行业协会、异地商会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的负责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离退休后确需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不得领取社会组织的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和获取其他利益。条例草案还强调了社会组织信息的公开性,要求社会组织必须公开相关真实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若有违反将受处罚。

  进展2:社会组织“宽进严管”措施落地

  一年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成为广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载体之一。各地不断深化社会组织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组织行为,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民生活动,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全省从2012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等四类社会组织,突出提高我省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政策引领等23个项目的服务能力。

  今年,省民政厅全面推进登记管理业务的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监管。依托省社会组织信息网和省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推动省、市、县(市、区)登记管理信息的三级联网、部门联动。加强执法监察和抽查审计,做好已成立社会组织按直接登记方式管理的过渡衔接工作,规范社会组织涉外活动。建设救助对象需求与社会救助资源信息对接平台,将发布有志于慈善救助事业的社会组织信息,在受助需求与社会救助资源之间牵线搭桥。

  作为先行地区,广州、深圳等城市带头创新,深化改革。广州市实施《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进一步降低了广州市社会组织设立登记门槛,在会员数量要求、开办资金、住所要求三个方面降低了社会组织设立登记条件,以期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推动社会组织去垄断化,形成合理竞争局面。

  首先,广州降低了社会团体的会员数量要求,在本市设立登记的社会团体会员数量达到15个以上即可。这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相比,大幅降低了最低会员数要求。第二,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注册资金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其成立登记时不再需要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供具备资质的社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这意味着,与申办企业类似,只需要1元注册资金即可申办这两类社会组织。第三,降低社会组织登记住所的要求。社会组织登记住所可以是社会组织自有,也可以是租用,只要是邮政通信可达地址,登记时能够提交场地使用权证明即可。

  在“宽进”的同时,广州对社会组织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广州市民政局出台了《广州市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办法》、《广州市社会组织抽查监督办法》等,并首次公布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68个社会组织因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这份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此外,广州率先开展慈善类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引导慈善类社会组织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优化组织功能,强化规范运作。

  进展3:为公众参与慈善事业搭建平台

  2015年,由政府推动创建的慈善品牌活动获得瞩目,为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慈善事业搭建平台。包括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广州马拉松慈善方阵等在内的由政府主导推动建立的慈善品牌,宣传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开展慈善活动,展示慈善成果,塑造慈善公信力。

  扶贫济困是慈善活动的重点,每年6月30日举行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便定位于打造全省综合性慈善平台。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已是第6次举办,省级向社会推介的重点捐赠项目超过10个,包括:“两不具备”贫困村搬迁安置项目、博爱卫生站建设项目、广东银发温暖工程、“广东梦想知识包”项目、广东山乡亮灯扶贫工程、“情系山区,送书助学”项目、“大爱救心”项目、“送电脑进学校”项目、爱心助行惠万家项目、贫困单亲母亲关爱工程、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等,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据统计,6年来,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共接收捐款已超过160亿元。

  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举行,展会吸引了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2588个机构和项目参展参赛,较去年参展规模增幅达30.4%,资源对接总额超过百亿元。对接总量实现新突破,对接形式也更加新颖丰富,本届慈展会首次出现房产、股票捐赠等新方式。

  由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按照“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慈善组织运作”的机制举办活动。根据近3年来的推介会募款数据显示,在推介会的扶持带动下,广州地区的草根慈善组织快速发展,参与热情逐年高涨,民间慈善的活力正在不断增强。在今年推介会展示对接大会上,6823个单位和个人认捐约4.5亿元,130个慈善组织的509个慈善项目获得对接资金,其中超过九成项目将落地于社区。

  第三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向社会征集创投项目372个,数量比去年增长17.3%,政府资助金额将由前两届每届的1500万元提高到1850万元,涨幅达23%,预计本届公益创投活动将撬动社会配套资金达2775万元。在12月6日上午举行的2015广州马拉松赛上,200人的慈善方阵闪亮登场,他们齐声高呼“慈善方阵为爱奔跑”口号,借助体育盛会传播公益慈善精神。

  在慈善发展的转型期,党委政府的引导、推动和支持十分重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慈善领域的改革和转型也风生水起。期待2016年的慈善生态,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愿
  2016,改革的期待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慈善事业也将迎来新的局面。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培育网络捐赠等新的慈善形态,鼓励发展慈善信托并开展试点,逐步下放符合条件的基金会登记管理权限……都将融入2016年的改革脉络。

  广东的这份《实施意见》正是深化全省慈善领域改革的一幅路线图。在已有创新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推出一系列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措施,“粤味”十足。

  发展“互联网+慈善”

  广东是互联网建设和应用大省,“互联网+慈善”发展迅速。对此,广东将积极探索培育网络捐赠等新的慈善形态,引导和规范其健康发展。以广州为例,已经打造了中国慈善信息平台广州分平台、广州慈善网、广州慈善微信、广州公益宝、广州通慈善平台等“互联网+慈善”新载体。

  完善慈善组织登记管理

  广东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基础扎实。对此,广东将继续稳妥推进慈善组织直接登记,逐步下放符合条件的基金会登记管理权限;鼓励城乡社区居(村)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建立慈善互助会或设立互助基金,推动社区慈善发展;探索捐赠知识产权收益、技术、股权、有价证券等新型捐赠方式,鼓励发展慈善信托并开展试点。

  鼓励企业冠名慈善基金

  广东慈善资源丰富,可要想进一步让慈善资源得到充分涌流,还需要创新慈善的内容和形式。对此,广东将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公募慈善组织内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冠名项目开展慈善活动;鼓励慈善组织兴办公益性医疗、教育、养老、残障康复、文体、应急救助等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为慈善事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服务载体;支持发展社会企业,倡导企业设立社会责任部门。其中,对于社会企业的关注,更是在全国具有率先性。

  目前,活跃在社区基层的社会组织中,有很多都属于广义的慈善领域。2015年,广东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的意见》。2016年,在促进社区慈善服务方面,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扎实推进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慈善、助残、扶孤、敬老、助学、应急、环保等各类志愿服务,实现社区志愿服务与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无缝对接……都将成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民间公益:专业化改造势在必行

  自2008年“中国公益元年”以来,民间公益慈善已在“新纪元”中走过了7年的发展历程。也曾“狂飙突进”,也曾“野蛮生长”,但这些都已属于过去。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要可持续发展,专业化改造势在必行。这既是呼之欲出的《慈善法》等外部因素的要求,也是公益慈善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2015年,我们可以从公益筹款、公益教育和公益传播三个方面,清楚地观察到“专业化”这一总的趋势。

  记者赵新星

  赞

  趋势1:公益筹款迎来“巨变”时代

  都说公益慈善是一个专门“花钱”的行业,但要有钱花,就得先筹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公益慈善筹款以官方、半官方动员为主,公益慈善机构本身筹款能力的重要性未能凸显。而今,随着行业日益开放,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筹款能力已被迅速提升至对于公益慈善机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成为衡量公益慈善机构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今年4月14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劝募员”被首次列入新增职业业务办理人员,被业界视为公益筹款正式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重要标志。

  7月28日—29日,首届中国公益筹款人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等业界大咖一致认为,中国公益筹款的“巨变”时代已经开始,主要体现为基金会数量的快速增长,募捐权限的日益开放,以及自然人捐款数量的激增,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公益筹款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需要一大批兼具公益情怀、市场意识和商业手段的公益筹款人。

  与上述趋势相对应的是,业界的筹款实践也在2015年展现出许多新的面貌。特别是“互联网+公益”的行动,可谓令公益筹款迅速实现了“能量升级”。

  “99公益日”无疑是2015年“互联网+公益”的最佳代表。虽然它本质上属于由腾讯主导发起的一项企业社会责任行动,但对于参与其中的上百家民间公益慈善机构来说,却是一次对筹款能力的全方位实战演练: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呈现手段,与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社交网络等新技术,以及“公益众筹”等新概念相结合,实现现金、步数、声音等多种方式并行捐赠,帮助2178个公益项目在72小时内吸引了205万人次共计1.279亿元捐款,不论捐赠金额,还是参与人数,均创下国内互联网筹款纪录。

  在互联网之外,各类强调参与感和体验感的公益筹款活动也是如火如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运动+公益”的模式。比较知名的活动有“为爱奔跑”、“为爱同行”、“益动广东”、“为爱行走”、“善行者”、“一个鸡蛋的暴走”等10多个,而不知名的活动则更是不胜枚举。这些活动尽管名目繁多,但基本上都脱胎于同一个“祖师爷”,那就是由香港乐施会发起的全球知名公益徒步活动“毅行者”。从1981年首届活动举办以来,毅行者已逐渐发展成为香港最大规模的体育筹款活动,每年吸引超过1万人参与,一次活动的筹款额可达到机构每年筹款总额的15%。其强大的筹款能力,不仅使其成为乐施会每年最重要的筹款活动,也成为大陆公益慈善机构竞相效仿的对象。

  虽然在上述实践当中,还存在运动式、同质化等诸多隐疾,与“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仍然存在不小的距离,但从中透露出我国公益慈善机构筹款能力的进步趋势依然是可喜的。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民众公益慈善意识及捐助意愿的提高,个人捐赠和企业捐赠均有望释放出巨大潜力,公益筹款也将迎来更大的发挥空间。

  趋势2:公益教育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公益慈善概莫能外。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公益教育都已有不同程度的普及。随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公益教育也在近几年开始起步,专门的公益慈善研究院、研究生班以及本科生班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陆续设立,并相继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年,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成立,不仅填补了我国尚无独立公益慈善专门学院的空白,也被视为我国公益慈善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里程碑。

  2010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成立,成为国内首家由大学与公益组织联合发起成立的专门从事公益理论研究、公益人才培养与公益政策咨询服务的研究机构。2012年,其更名为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

  2012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又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合作建立北师大珠海分校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开设了全国首个公益慈善管理本科项目,迄今已招收四届共165人修读,超过90名学生完成学业。

  2013年10月,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硕士研修班(简称MPS)开班。这也是全国首个由高校开办的以公益慈善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15年12月6日,MPS首届学员成功结业,标志着MPS办学取得初步成功。接下来,MPS班的办学模式还将在顺德、深圳、广州复制推广。

  此外,北师大珠海分校、清华大学、汕头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也都以不同形式开设了专门的公益慈善高等教育项目。

  今年11月12日,中国首家国际公益学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成立,给中国公益教育的发展造就了一个阶段性的“巅峰”。这所学院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比尔·盖茨等5位中美慈善家联合倡议成立,第一届董事会主席和院长分别由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担任,可谓阵容空前。

  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评价认为,教育培训是培养公益人才的主要方式,对公益行业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和持续影响。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成立,将大力推动中国的慈善部门参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今年12月7日,首届公益教育与服务学习研讨会在珠海举行。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曾晶援引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研究(2014—2020)课题组”发布的《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战略》报告的数据表示:2013年—2020年期间,中国社会组织全职雇佣人数年均增长需达到226.82万人才能满足需求,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国社会组织全职雇佣人员总数将达到2224.36万人。但按照目前公益慈善人才的自然增长率,到2020年,我国社会组织全职雇佣人数总数仅能达到848.55万人,届时人才缺口将达到1375.81万人。其中,筹款、公关、传播等发展型岗位人才将是最稀缺的。因此,公益教育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趋势3:公益传播让更多人“遇见”公益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传统媒体为主力的大众传播是公益传播的最主要形式。大众传播能够打破公益慈善利益相关方的时空阻隔,使得好的慈善项目能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参与,使创新的方法和模式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够进而对政府相关决策形成影响,同时还能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随着互联网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益传播有了全新的形态、功能和价值。与大众传播不同,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民主化、互动性和共享性,已在很短的时间里给中国公益慈善生态带来了不容置疑、不可逆转的影响,公众可以更加便利、自主地参与公益慈善,公益慈善机构之间的竞争则更加激烈和平等。公益传播也随之而变,去年的“冰桶挑战”,今年的“99公益日”,都被公认为互联网时代公益传播的代表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对于公益传播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像筹款一样,公益传播也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正因如此,公益传播的专业化发展议题在2015年变得尤为受人关注,相关的行动也愈加活跃。

  首先活跃起来的是各类公益传播培训,专业与跨界是这些培训共同的着重点。以爱德基金会、CSR环球网等发起的“声动力传播课”为例,课程涵盖传播理论、品牌塑造、新闻稿写作、新媒体工具包等一系列实践课程,并邀请媒体、公关等行业专业人士跨界讲授,对于提升公益传播的专业能力颇有裨益。

  与此同时,几大公益传播奖项的颁发,则为公益传播的专业度设定了标杆。9月18日,2015中国公益映像节依托第四届慈展会在深圳举行,分6个竞赛单元,共征集到601部作品,最终将24个奖项颁给了其中一批最优秀的公益影像作品。11月8日记者节当天,2015安平·北大公益传播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从311件报名作品中选出40件入围作品,最后颁出了8大奖项,以倡导并推动客观、公正、深入、有创意、有担当的公益报道与传播实践。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12月11日—12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的首届责任中国2015年公益传播年会。此次年会主题为“公益传播,让公民听见”,着重探讨了“新媒体赋权:公益、连接和信任”、“新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与资源动员”、“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合作与品牌塑造”三大议题,还推出“公益传播官计划”,培养24名有志于从事公益传播岗位的青年,以切实促进公益机构传播能力的提升。

  愿

  培养一批职业化公益筹款人和传播官

  南都公益基金曾联合行业内8家机构做过一项关于中国公益行业人才的研究,发现行业最缺两种人才——筹款人和传播官。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直言,公益筹款人将很快成为最短缺的一种人才,因此他很期待有专注于筹款课程的公益慈善学院出现,“如果学院能够培训1000人,相信就会有10000个岗位在等着他们”。在2015年,公益筹款人联盟已经成立,公益传播官的培养也已开始,一批职业的公益筹款人和公益传播官将应运而生。

  诞生更多第三方公益支持性机构

  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传播、财务、设计、法律、筹款等上下游产业链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的支持,但目前这个系统还很不完善,一切都由公益慈善机构亲力亲为,必然导致不专业和低效率。

  颗粒公益创始人顾源源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内外都还不能充分认识到公益慈善是需要“成本”的,因此整个行业提供不了足以供各类支持性机构生存的资源。以筹款为例,中国内地一些基金会的筹款成本可能高达20%,香港乐施会的筹款成本约16%,而美国的专业筹款公司可将筹款成本降至8%,这些公司当中的一些甚至已经上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公益慈善机构也能获得这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的支持。

  通过公益从根本上建构个人美德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健刚提出,现代公益慈善更多地关注社会福利的增长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公益慈善教育也往往着重工具性和技术性的培训,而最基本的对于个人美德的提升却最容易被忽视。“公益慈善应该从根本上去建构个体的‘善’,也就是个人的美德。因为要形成一个‘好’的社会,就必须先有‘好’的个体的人”。

  企业责任:“互联网+”聚合公益能量

  记者赵新星

  多年来,制约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长足进步的一个“瓶颈”在于,企业及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大都局限在应对突发事件、救援自然灾害以及救助弱势群体等传统慈善范畴,而未能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进而指导企业社会责任总体规划和具体项目的设计、管理与创新。

  不过现在,这一状况已开始呈现看得见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并将其与企业自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追求长远的发展。

  以上这些特点,在2015年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案例。特别是在掌握技术资本的互联网行业、与社群联系紧密的消费品行业以及当前备受关注的环保领域,企业社会责任的亮点频出。

  赞


  亮点一:“互联网+公益”迸发惊人能量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在2015年的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着实可被视为“互联网+公益”的范本。

  8月19日,腾讯公益宣布正式启动“互联网+农村”行动计划,“腾讯为村开放平台”面向全国乡村开放申请,旨在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个强大的“连接器”,推动中国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9月9日,腾讯公益联合数十家知名企业、上百个公益组织、名人明星以及数亿网友一起,共同发起“99公益日”活动,在72小时内筹得网络捐款1.279亿元,吸引205万人次参与捐款,捐赠金额、参与人数均创下国内互联网募捐纪录,“指尖上的公益”迸发出惊人的强大力量。

  11月20日,腾讯公益、腾讯微信联合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共同发布“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旨在运用移动互联网和GIS地理信息技术,依托拥有6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构筑守护儿童免于失踪的“天网系统”。

  除了腾讯,其他互联网公司也从各自的角度为“互联网+公益”贡献出力量。如阿里巴巴发起的“天天正能量”项目,旨在寻访并奖励平凡人的善行义举,其中8人还在2015年11月11日为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敲响了上市钟。百度的“公益一小时”活动,则在2015年聚焦于重症孤儿关爱,在1小时内筹款近500万元。

  亮点二:基于社群做项目更接地气

  随着公益慈善行业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全民公益”“人人公益”等公益普及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和认同,公益开始日益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基于此,许多企业特别是消费品行业企业,在2015年推出了与企业的消费者、员工及利益相关方等社群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展现出了更加“接地气”的动员和服务能力。

  例如,很多项目基于社群的兴趣而设计,从而实现较高的参与度。在2015年,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项目莫过于各种“运动+公益”的项目,像麦当劳的“为爱麦跑”、立白集团的“一步一爱”、广发证券“奔跑吧,青春”、万科的“城市乐跑赛”等项目,都吸引了大量公众参与。

  还有大量项目基于社群所在的社区而设计,从各个社区的实际需求入手。如肯德基“社区关爱”项目在广州推出了以“YoungWays”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旨在为广州的青少年搭建一个展示新文化创想的平台,做广州人身边的“好邻居”。星巴克2015年“全球服务月”广州站的活动选定在大学城南亭社区举行,通过环保徒步、宣传领养流浪狗、制作环保用品、社区清洁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城带来“绿色社区”的环保之风。

  此外,还有不少项目借助了企业自身的某些业务模块,为解决一些特定社群所面临的问题而实施。如爱茉莉太平洋“妆典生命”项目,通过为女性癌症患者打造美丽妆容,帮助她们重建积极乐观的心境;可口可乐与壹基金联合发起的“净水计划”,通过提供净水设备及配套饮水卫生教育,探索解决农村校园儿童饮水安全问题。

  亮点三:从产业链环节入手推动环保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就要求企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厉行环保和节约,使整个产业链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绿色产业链”。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为推动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加快环境质量改善、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这一年里,不少企业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入手推动环保,也做出了颇多亮点。

  例如,在清洁能源领域,2015年12月14日,“海南环岛行”暨南方电网国际旅游岛清洁能源公益行启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环保志愿者以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出行的方式环岛而行,沿途传播绿色出行理念。

  在生产制造环节,打造“绿色工厂”成为诸多企业的共同追求。如2015年10月10日,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宣布旗下位于湖北宜昌的天美工厂已建成亚太区首家“零碳”工厂。

  在销售环节,许多企业也已开始倡导消费者践行环保。如联合利华力士品牌在2015年携手沃尔玛、大润发、华润万家等共同开展的“力士·绿哈达行动”,不仅在青藏高原种草场植绿,同时也在零售终端开展活动倡导环保消费。宜家家居则通过销售LED灯、节水水龙头、节能电磁炉等300多种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帮助消费者在家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活。

  愿

  雾霾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在2015年,每隔一段时间,雾霾问题就会在朋友圈里刷一次屏。不仅北京,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不能幸免。虽然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对大气雾霾、水流域污染等作出了专门规定,并提出建立大气和水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希望在新的一年,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改善,让蓝天白云的日子多一些,再多一些。


  期待“互联网+公益”出现更多创新

  虽然在2015年我们见证了“互联网+公益”的强大力量,但对于其形式和内容,我们仍期待更多创新的出现。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公益倡导”方面,类似“冰桶挑战”式的惊艳案例仍然有待发生。


  企业家奉献更多经验资源

  今年12月2日,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儿出生那一天,宣布将捐出价值450亿美元的股份,投入个人学习、疾病治疗、互联网普及等公益慈善事业,以“发展人类的潜力,并促进下一代孩子间的平等”。在中国,期待出现如此“彻底”投身公益慈善的企业家似乎还为时尚早,但我们可以呼吁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向公益慈善输出更多的“能力”——不仅仅是金钱,更包括企业和企业家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传播公关、互联网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经验和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